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西红柿小说网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957章 乱世豪雄篇 长河落日

第957章 乱世豪雄篇 长河落日

谶纬之学流传了两百多年,对古文经学家的侵蚀也非常厉害,这从古文经学的鼻祖刘向、刘歆父子的著述中就能看出来,而刘歆为了帮助王莽篡国,更是公开宣扬符瑞谶纬,所以很大一部分古文经学家也研习谶纬,马融、郑玄、蔡邕、卢植等古文经学大家都是谶纬学的高手,但是,在对待谶纬学的态度上,以马融、郑玄为代表的和以蔡邕、卢植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家们却完全不一样。马融、郑玄精通谶纬,认为谶纬有害于经学和社稷,应该予以禁止,而蔡邕和卢植却予以认同。

在明堂制度上,蔡邕还著有《明堂论》,他在书中说得非常详细,认为明堂是德治王政的象征,明堂祭祀和布政作用相统一是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学说上,对九室明堂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这就是丞相蔡邕大人和朝中诸多大臣旗帜鲜明地反对五室明堂制的重要原因。

三雍要建,明堂制度要确定,不能久拖不决,长公主为此书告郑玄、胡昭、王剪等各地鸿儒名士,请他们于年底前赶到长安,就明堂制度一事展开辨议,以便朝廷决定采取何种制度重建三雍。

现在长公主犹豫不决,无从取舍。丞相蔡邕等公卿大臣坚持九室明堂制。李玮、崔琰、郗虑等大臣坚持五室明堂制。还有一部分大臣立场不坚决,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处在摇摆之中,其中太傅杨彪最为典型。

以杨彪的资历和声望,他支持那一边显然会对朝廷的决策产生重要作用。关西杨家是今文经学世家,到了杨彪这一代,因为古文经学渐渐复兴,杨彪也开始研习古文经学,他算是一位兼学今、古文经学的大家。杨彪如果支持五室明堂制,他就要和自己的家族作对,同宗杨奇、杨懿和很多杨阀的门生故吏肯定要和他反目成仇。冀州崔家已经因为此事内讧了。崔烈的儿子崔均、崔琰的弟弟崔林都是研习今文经学,而崔琰却师从郑玄,学的是“新经”,家族内部发生激烈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兄弟反目,翻脸了。杨彪老于世故,他不愿意让此事影响到杨阀的团结,于是故伎重施,又是腿疾犯了,又是小中风了,总之不上朝了,也不说话了,闭门不出。

以大司马大将军李弘为首的北疆武人是朝堂上最大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在明堂制度上的立场完全可以影响朝廷决策,但北疆武人和过去一样,在有关政事,尤其是这类牵扯到学术、礼制、国策等大事上,采取了一贯的沉默态度。这其中还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朝堂上的争论发生后,几乎所有的北疆武人都回家埋头看书,有的还到和自己关系亲密的北疆大吏府上虚心请教。说句实话,对于“今礼”、“古礼”的争论来由和其背后所蕴含的对国祚命运的深远影响,他们的确不清楚,虽然大家都知道“三雍”、“明堂”关系到本朝礼制,但这个礼制对国政策略、对社稷兴亡有多大的作用,他们并没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

这些年,李弘、鲜于辅、徐荣、张燕等人无时无刻不在督促北疆武人研习经文,增加学识,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但会读经文和理解经文是两回事,理解了经文,掌握了经文的精髓,再把这些精髓运到到朝政实践中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其中是有天壤之别的。像张温、皇甫嵩、卢植、朱俊这些出则为将,入则为卿的大臣,本来就是凤毛麟角,他们算是人中龙凤,一代也出不了几个。他们在得到朝廷重用之前,也都治理过州郡,参予过朝政决策,从政了很长时间,有丰富的治国经验。他们奋斗了一生、努力了一生,最后才功成名就。

北疆武人一直在各个战场上征战,除了鲜于辅、徐荣、张燕等少数人外,很少有人得到过治理州郡的机会,对政事,尤其是事关财赋收入的比如田制、赋税、盐铁等具体事务,更是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即使读了经文,在晋阳大学堂里学了很多治国之术,但他们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经验,要想在朝堂上立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相反,北疆的士人,尤其李玮、谢明、田畴、田豫这些人,因为很早就参予治理州郡,他们学以致用,十几年来,他们在稳定北疆,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在张温、崔烈等一帮老大臣的指导下,获得了极其丰富的治国经验,已经在朝堂上牢牢站稳了脚跟。

这次北疆武人保持沉默,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内、外朝激烈交锋的时候,北疆武人算是朝堂上的平衡力量,不便激化矛盾,另外一部分原因却是因为自身学识有限,想插嘴都无从插起。这件事对北疆武人的刺激很大,会打仗不行,会读经文不行,知道治国的道理方法也不行,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必须要有丰富的治国经验,否则到了朝堂上,只能尴尬地站在一旁,像个白痴一样任人摆布。

北疆武人最早师从大儒王剪、襄楷、蔡邕、许劭、赵岐等大儒,学的是古文经学,他们从大儒王符的《潜夫论》里,学到了治国策略和治国方法,这对他们影响非常大。后来郑玄到了北疆后,他们开始学习“新经”,曾在邯郸、晋阳大学堂亲自聆听郑玄、胡昭等大儒的授课,受益匪浅。这次,他们则大开眼界,朝堂上激烈而精彩的辩论仿佛给他们打开了一道通向儒学殿堂的大门,他们突然发现,原来礼制、儒学、国政、国策、国祚命运竟然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其中的精彩和玄奥要远远胜过战场上的博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汉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汉帝国风云录txt下载 - 猛子的全部小说 - 大汉帝国风云录 西红柿小说网

猜你喜欢: 终宋官居一品南宋第一卧底大魏宫廷海魂带着系统来大唐初唐大地主逍遥小书生帝国苍穹我的谍战岁月亮剑之开局一个团从八百开始崛起穿越明朝当皇帝抗战之红色军神大宋世祖娱乐春秋妻乃上将军天下第一丁开局,李世民叫我仙人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
完本推荐: 终宋全文阅读宰执天下全文阅读明王首辅全文阅读带着系统来大唐全文阅读世子的崛起全文阅读末武年代全文阅读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全文阅读初唐大地主全文阅读带着仓库回到明末全文阅读南宋第一卧底全文阅读海魂全文阅读小阁老全文阅读大唐绿帽王全文阅读活埋大清朝全文阅读明末行全文阅读大汉之帝国再起全文阅读草清全文阅读穿越明朝当皇帝全文阅读贞观憨婿全文阅读天下枭雄全文阅读
同类新书: 抗日之烽火战神乱世我为王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战火征途双鹰旗下十国千娇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无良才子吕氏皇朝窥明者重燃1990历史粉碎机军阀少爷战国征途抗战之终极卧底唐朝好驸马重生武大郎唐婿南海风云录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大汉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手机版 - 大汉帝国风云录全文阅读手机版 - 大汉帝国风云录txt下载手机版 - 猛子的全部小说 - 大汉帝国风云录 西红柿小说网移动版 - 西红柿小说网手机站